【大使 公使】-中國駐外9個副部級大使
大使 公使(中國駐外9個副部級大使)
在新聞裏,我們經常會聽到大使館、領事館、大使和公使等外交術語。很多不熟悉的小夥伴可能是一頭霧水,不是很清楚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麽區別。今天,覆言就為大家梳理一下。
中國有句古話,兩國交兵,不斬來使。在國外,也有類似的規定。可以說,從古至今,外交人員都被賦予了非常高的地位,他們是自己國家在另一個國家的象征。
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尼泊爾大使
同時,外交人員需要具備很強的個人能力,承擔重要的職責和使命,言行舉止必須體現出國家的尊嚴。當遇到重大衝突的時候,外交人員還得隨機應變,處處維護國家的利益,以及本國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外交人員的等級
在現代國際社會的交往中,外交人員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,他們不僅是兩國領導人的使者,也是兩國經濟、文化、教育、軍事交流的促進者。所以,當外交隊伍不斷壯大的時候,需要對他們進行分級和分類。
1815年,也就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以後,奧地利、英國、法國和俄羅斯等國在維也納召開了一次會議,通過了《關於外交人員等級的章程》,將外交人員劃分為了五個等級,包括特命全權大使、非常任大使、特命全權公使、常駐公使和代辦。
1961年,《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》通過後,外交人員被縮小為了三個等級。
第一,特命全權大使,簡稱“大使”。這是國家元首向駐在國派遣的最高級外交代表,代表的是國家元首和政府,可以向駐在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表達意見,也可以全權與駐在國達成協議,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權和外交豁免權。
第二,特命全權公使,簡稱“公使”。公使也是由國家元首派出的,地位僅次於大使,但實質地位、職務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權與豁免和大使相同。
第三,代辦。這是一個臨時性的職務,通常由外交部長任命,職責與大使相同。當國家元首正式任命大使的時候,代辦的職務就結束了。
此外,在使領館中,還有很多外交人員。對於這些人員,每個國家的劃分方法和名稱有著些許的差別。
根據我國的劃分方法,從上至下可以分為:武官、參讚、一等秘書、二等秘書、三等秘書、隨員。其中,參讚往往有著明確的分工,比如文化參讚、教育參讚、商務參讚、經濟參讚等等。
外交代表機構的等級
第一,大使館。這是最高等級的外交代表機構,全麵負責兩國關係,職責範圍遍及駐在國的各個地區。如果一個大使館裏有大使和公使,大使一般擔任館長,公使擔任副館長;如果沒有大使,公使就擔任館長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一個大使館內,可能會有多名公使。
美國駐印度大使館
第二,公使館。這是僅次於大使館的外交代表機構,由公使擔任館長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公使館就很少見了。
第三,領事館。與大使館不同的是,領事館主要負責駐在國的某一個地區,館址設在首都以外,主要處理個人和商務事宜。領事館的館長一般叫做總領事,接受外交部和駐在國大使的雙重領導。
在全球化時代,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非常密切,彼此的利益相互交織在一起,可謂是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。所以,外交就像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,每一個外交人員都是戰士。
我們能夠過上和平、穩定的生活,離不開外交人員的努力和付出,向他們致敬!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留言0